狂犬病潜伏期究竟多长

狂犬病(俗称:疯狗症;字根来自拉丁语:rabies,意为“疯狂”)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之人畜共患病,可于恒温动物身上造成严重脑炎。没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当神经症状出现后几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脑-脊髓)被病毒破坏,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唾液和体液中,绝大部分通过咬伤传播,很多时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别活跃,在没有被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击,展现其他不寻常的行为。狂犬病亦可以以麻痹方式出现,令患者显得沉默内向。亦有未经确认的实例表明病毒可经飞沫由黏膜或呼吸道传染,在探索有狂犬病蝙蝠的洞穴时被含有蝙蝠粪便的飞沫感染。最终死于自主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器官衰竭、呼吸衰竭。

狂犬病潜伏期究竟多长

但是只要及时的接种疫苗,一般都能诱发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消灭病毒。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烧与伤口的刺痛感,稍后则可能会出现暴力行为、不可自制的兴奋感、恐水症、部分肢体瘫痪、意识混乱或丧失知觉。自染病到病发的时间为一至三个月,但因人而异的程度相当大:长可长至一年,短可短到一周内,一旦症状出现,狂犬病的致命率几乎百分之百。狂犬病症状出现所花的时间主要受病毒侵犯至中枢神经系统的时间所影响

狂犬病潜伏期究竟多长

一只患病的狗,处于发病中期

初期(可持续2至10日)

大多数患者出现非专一性的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乏力、不安、恶心等,对疼痛、声音、光线等等外界刺激敏感,咽喉出现紧缩感。由于病毒在伤口附近大量繁殖而造成周围神经刺激,因而感到伤口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类爬行的感觉。此阶段是病毒从周边神经转移至中枢神经的过渡期。

中期(痉挛期,约持续1至3日)

此时病毒在中枢神经内大量繁殖,造成破坏,已经没有治疗的可能。原先各种症状转趋强烈、明显,且出现严重痉挛。患者开始精神错乱而出现幻觉、谵妄、幻听等等症状,同时对于光、声音、水、风等外界刺激的反应变得更加激烈,其中对水的反应最剧烈。因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受损,引起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射,呼吸肌、吞咽肌痉挛而出现恐水、吞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可能持续5分钟。尤其恐水是至多80%的患者都会出现的症状(个别患者恐水症状并不典型,亦不一定在早期出现),该表现为确认罹患狂犬病与否的重要症状之一,因该症状除狂犬病外尚未在其他疾病中出现。此“恐水”表现相当多元,举凡“喝水”、“流水声”、“看见水”可能导致咽喉肌严重痉挛,此时患者常常因喉部严重痉挛而窒息死亡。 由于脑部已受侵袭,各项认知功能开始退化,加上咽喉疼痛肿胀而缺氧,脸部会出现扭曲表情并烦躁不安,会突然出现冲动的失控场面如发狂大吼、自残等行为,此外还会因持续高烧而大量出汗导致脱水。部分病情较轻的病患此时期尚有部分言语、自主能力,但意识已不甚清楚。而大部分病患在此时期因高烧与神经破坏,随时可能死于中枢神经衰竭、呼吸衰竭、心脏衰竭或高血压、大型中风。

末期(瘫痪期,持续6至18小时)

随痉挛抽搐逐渐停止,病情进入末期。此时患者似乎逐渐趋于安静,少数病人病情出现短暂好转且恢复意识,能配合治疗、简单回答问话、或勉强饮水与进食。疾病似有好转,但意识将很快再陷入模糊,各种瘫痪症状逐步出现,尤以肢体瘫软为大宗,另外包括“颜面瘫痪”、“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膝跃反射”等生理反射消失的症状也会出现。此时病患迅速陷入昏迷,呼吸逐渐减弱、不规则,出现大量“痰音”。脉搏逐步减弱、不规则,甚至无法测得。心跳减缓、心率混乱且血压逐步下降。皮肤失去血色转为湿冷并出现花纹且指端青灰。病患最终瞳孔散大,口鼻腔中流出咖啡色液体,迅速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末期进程极快,不到一天即可能造成病患死亡。

可见,狂犬病如进入人体后不及时注射疫苗,10日之内几乎就会死亡。不过,这里要提出的一点是,感染源,病狗,在感染后也几乎在10日内就会死去,所以当人疑似被感染后,可通过十日观察法来最终确定是否真的被感染。

什么是“十日观察法”

十日观察法的方法适用于非狂犬病疫区,但在接触后仍要立即开始预防措施。如果伤人动物在10日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恰当诊断技术证明该动物未患狂犬病,则可以终止免疫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均推荐十日观察法。之所以此办法普及开来,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减少疫苗的滥用,二来可以准确地知道人是否被感染。但就算是无病狗,一般来讲,中国大陆地区的人们依旧会去选择打狂犬疫苗。因为狗的数量多而杂,流动迅速,无法进行很好的监控。最重要的是,人们不愿意去相信所谓的“十日观察法”,毕竟“防患于未然”,这也造成了疫苗的滥用现象非常明显。

一般来讲,伤口不深的前提下只需要进行碘酒消毒,而伤口超过一厘米就需要注射破伤风杆菌疫苗。人如果在被咬伤时觉得狗的行为不正常,基本上是患有狂犬病的,需要及时注射疫苗,否则就酿成大错。不过谁知道疫苗管不管用呢。。。。。。

原创文章,作者:喵了个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evolbrain.com/biology/microorganism/85.html

(0)
打赏 扫一扫就能打赏 扫一扫就能打赏
喵了个咪喵了个咪
上一篇 2018年11月7日 下午4:16
下一篇 2018年11月12日 上午10:33

相关推荐

  • 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可能存在生命?

    近期,科学家们公布,金星上存在大量的磷化氢气体。磷化氢是一种极难合成的化学物质,且容易被分解。目前在地球上,人们已知的合成途径除了实验室外,就只有生物合成了。因此,有理由相信,金星…

    2020年10月5日
    3.8K0
  • “敲除艾滋病有关的基因”事件有感

    最近这个事闹得很火,个人觉得这对于人类的健康来说有益而无害,但对于人权来说绝对是一大威胁。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毒会破坏免疫细胞,使得人体免疫系统崩溃,最终死于各种…

    2018年11月28日
    3.2K0
  • 植物蚁

    真菌种植蚂蚁的起源在进化史上似乎只有一次,因为所有的园艺蚂蚁(原文:gardening ants)都属于一个种群,并且都是第一个真菌种植者的后代。 这种切叶蚁(原文:attine …

    2018年11月2日
    4.5K0
  • 地球上最接近硅基生命的生物之硅藻

    硅基生命指的是理论上可能存在的一种基于硅元素而非碳元素的生命形式。由于碳是地球上生命的基本元素,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碳是生命的必备元素,但是一些科学家认为,只要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硅也…

    2023年4月30日
    4.4K0
  • 人类的感知是否可靠,为什么动物对地震十分敏感,而人类却不行

    探讨人类与动物对地震感知的差异,分析人类感知的可靠性,并探索提高对地震感知度的可能性。

    2024年4月21日
    1.7K0
  • 肉灵芝(太岁)是什么

    曾经有一段时间,笔者在寻找生命类型的时候,突然被一种叫做太岁的被称为第四类生命形式的生物给震惊。看了看描述发现,太岁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更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大型的菌类粘合物。 太…

    2018年11月15日
    5.7K0
  • DNA为遗传物质的发现

    奠定了DNA是遗传物质的基础的是一位叫做Frederick Griffith的科学家在1928年以肺炎链球菌做的一次转化实验。 以下来自《分子生物学 第五版》 Griffith研究…

    2018年11月18日
    5.0K0
  • 猫真的被驯服了吗

    猫是一种很普遍的宠物,人们认为猫早已经被人类驯服。但从观察来看,猫的行为是非常随心所欲的。家养猫的活动范围非常之大,你不仅可以在充满阳光的阳台上见到它们的身影,甚至是你的卧室床铺、…

    2018年11月17日
    3.5K0
  • 一种可能存在的机械生命

    目前各位所熟知的机器人——拥有机械的活动结构、主芯片和各类传感器、所谓的AI软件,也许是未来机器人的模板了。但笔者认为,这类机器人永远无法和人类相提并论,因为通过软件控制硬件的这种…

    2018年11月12日
    3.8K0
  • 僵尸蚂蚁

    所谓僵尸蚂蚁,是一种寄生真菌入侵蚂蚁体内。这种寄生真菌被称为偏侧蛇虫草菌(学名:Ophiocordyceps unilateralis)是一种拟寄真菌,俗称“丧尸真菌”,主要以莱氏…

    2018年11月5日
    7.0K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